新聞

回憶疫情期間,造成全球供應鏈斷貨,供應鏈交期拉長,造就海運市場因為供、需嚴重失衡,海運市場出現連續二年的大多頭榮景。這個道理很簡單,疫情發生時,所有的商業行為停擺,各種需求還是存在,等到大家開始出貨後,過度集中需求出籠,立即造成海運市場供、需失衡。
根據 TrendForce 集邦諮詢公佈最新統計,2025 年第一季全球純電動車(BEV)銷量達 267 萬輛,按年增長 45%。中國車企在全球市場持續發力,在純電車銷量前十榜單中佔據 6 ...
智通財經APP獲悉,投資者對財政赤字的警覺正席捲各國,推動長期國債收益率飆升。在財政狀況惡化的擔憂下,市場對政府融資需求超過投資者購買意願的風險感到警惕,全球債券收益率上揚趨勢愈發明顯。
科學家警告,一種已在數千個農場潛伏數月的疾病,可能成為下一場「全球大流行」(pandemic)。 研究人員表示,由於監測系統不完善,美國可能已悄然越過禽流感人傳人的臨界點。
在歐戰結束80週年之際,台灣與中國領導人罕見針對此歷史事件同步發聲,呈現出對二戰教訓與戰後國際秩序的不同詮釋。 本文從兩岸發言對比出發,進一步延伸至俄烏、以巴、印巴與台海等未竟問題,觀察二戰後秩序在當代戰爭與經濟變局中的動盪與挑戰。
美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21日升破5%大關,反映全球債市賣壓再起,公債殖利率漲潮從財政顧慮加深的美國,蔓延至日前公債標售結果欠佳的日本,再擴散至英國和德國。觀察家認為,這可能反映全球債市「結構性的轉變」。
自主移動機器人(AMR, Autonomous Mobile Robot)正快速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場域,成為智慧製造、智慧醫療與物流自動化的關鍵角色。研華科技、威剛科技攜手輝達(NVIDIA),結合模組、平台與整機解決方案,搶攻全球AMR市場先機。
美國眾議院最快將在今(22)日對美國總統川普「大而美」的減稅法案進行表決,不過市場擔憂減稅法案恐導致美國赤字進一步攀升,已經開始恐慌。對此,財經作家狄驤在臉書發文表示,稅務上的改變,可能會讓美國的財政赤字在未來飆升3.8兆美元,這有點像2022年10 ...
在中美科技角力愈演愈烈之際,中國加速半導體自主化,華為也傳出打造7奈米晶片廠。另一方面,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則在台灣輕鬆面對全球媒體,直言出口管制讓中國AI更快進步,並強調人形機器人與AI基礎設施將掀起下一波產業巨浪。
IEA報告指出,全球資料中心耗電占全球電力需求2-3%。RVI創辦人何志浩、何志祥博士點出,AI運算高達40%耗能浪費於「資料搬運」,現行CPO耗能依然巨大。RVI的「陣列式智慧燈塔」若獲全球採用,年減碳效益相當於種植1,500萬棵樹。